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忙完聖誕年尾的Project, 收爐。

雖然話收爐,但紅日都要返工的我們,不是放長假的話,聖誕都係要繼續開工。只係當年尾假期旺季,外面人人都休息,大定的工作量都不會太大,基本上都係抱住輕鬆心情返工。

最近公司忙着一個新pricing service的Project。聖誕前趕起做完那兩星期的UAT,EUC由開始幾日行唔到、配合唔到服務,到順順利利試好整個流程。完成最後一個Test case當日,OT只有兩小時,在那兩星期中算少了。當寫個email 總結各team人完成時,相比之前每日都有新發現的Highlights/Comments,懶得草草地寫完就收工。

經常聽到財演們在年尾,面對低交投的悶市時,會說基金經理都放假收爐。我這個雖然係banking界的後勤角色,但都覺得:「是的,假期後再算吧。」下星期新一年開始,新Pricing正式上Production, 好像還有陸續有來的暗湧,不過今個星期未想找新的碴,安頓好眼前的執頭執尾的工夫,期待周未假期的休息。

想起年尾的跌市的令市況氣氛都淡了不少,財經界大多有明年前瞻的分析,除了肯定要為2016年尾的二手樓市作點準備,投資方面自己還未仔細想好方向,但大概新一年該做點重置資產分佈的Rebalancing,現實很能體會到行為金融學所寫的,很多認知和心理的因素會影響人無法紀律地執行計算上的買賣指令。當然一方面也是對這模型的信心未夠大,但更多應該是個人傾向保守而不作為。從個人建構的模型認為從長線投資的角度看,現在恆指的估值應該是偏低得可以買入了,不過要面對買入時機的判斷,還是要嘗試怎樣才能配合個人行為心理。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Python] wxpython: import wx 找不到模組

 
《用Python玩轉數據》最後一個星期的課是用Python 寫GUI,例子整合了之前所學的東西寫成一個道指成份股的價格查詢工具:
 

GUI用的套件是wxpython,可惜當 import wx 時,Python都會出現錯誤,回應說找不到module,一直重裝都是這樣,到發覺一件奇怪的事:用 which python 指令找到的不是Mac/Lib/Python2.7,而是指向一條Anaconda的路徑。

$ which python
/Users/ryanli/anaconda/bin/python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雙子座流星雨2015

做個追遂流星的孩子,這星期有兩晚都去了大美督。
雙子座
15/12凌晨2am是雙子座流星雨的高峰期,跟Polo, Aimee約好當晚在大埔追星。下課後回家草草地吃個即食麵,12點便出發。坐車先到三門仔一段跑步的堤壩,但環境太光不適合,於是轉戰大美督。當我們的車一駛入燒烤場路口,就發覺停泊的車有很多,白普理的迴旋處有警車維持秩序。主壩上聚集的人比假期的日間更多,每幾步路有一設好腳架的相機,間或就有扎營等待的營帳。想不到睇流星雨會是這樣的熱鬧。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聯和墟舊街市-「北區文化節」

上星期因為青協的香港旅俠活動到訪聯和墟舊街市,三間小白色建築,分別寫著魚市場、菜市場、和中間的聯和市場招牌。但開放部份只有約一半,不用半個多小時便走完一圈。不過翻查它的建墟歷史後,覺得這比眼前的三間白色建築有趣多了。

聯和墟源起,要數當年北區只有上水石湖墟一個墟市,粉嶺一帶鄉民一直在上水石湖墟交易,但就好似經濟學讀的壟斷市場(Monopoly)的弊處,墟主對秤佣定價令部份檔主不滿,於是粉嶺區鄉民組成聯和置業有限公司集資另建新墟。最初由當地的居民組織作出規劃,隨後獲得政府的批地及支援。

相似地,今日一種由下而上的形式,自從《每當變幻時》上映後,開始有古蹟活化。2012年政府以象徵性收費租予社工李昌隆作環保回收工作,李昌隆再劃出聯和市場一部份地方,由幾個主辦單位成立聯和手作村。現時魚市場是回收中心,聯和市場介紹北區文化和農墟,菜市場幾個檔位經營起手作村。但當日所見其實少於10檔,仍只有開放活動時才會有遊人買賣,平日比較似一個提供工作室的空間。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Batch] 辦公室技術文 - 抽取子文件夾中的檔案

每月都有一堆總結數字要整理作報告,之前已經做好自動化用Excel VBA 去對這些檔案作大量重覆動作,不過最近可能重整檔案的存放結構,屆時不能用VBA的 multiple select去一次過選擇需要的檔案去處理。
這些檔案按日子分佈在二十多個子文件夾之中,如果不想修改現有工具的話,就要想辦法:把這些檔案複製出來,集合到一個文件夾中。在研究這個轉變的時候遇上另一個batch檔的應用,很高興的想到這些檔案的處理用.bat的方法會更容易。像這問題只用一行Code就解決了。
for /R ".\" %%f in (*.xls) do xcopy "%%f" ".\result\" /y
Syntax
      FOR /R [[drive:]path] %%parameter IN (set) DO command
      XCOPY source [destination] [options]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週記 - Blogspot、GA、工作、CAPM

上星期總算趕起一篇文,希望有了第一步就可以繼續寫下去。而試用中的Google Analytic有數據收集回來了,雖然訪客很少,但為現時只為自學也可以的。到Coursera 的網頁課完了,便是時候照Google GA Certificate的影片來學習。(原來Coursera己取消了免費的 The Statements of Accomplishment, 只有付費的Verified Certificate 和 Specialization; 另一個主流的MOOC: edX 還有提供免費的證明: Honor Code Certificate of Achievement。可惜看過 edX 的課程很多是Microsoft開辦,不是是配合用Mac + Open-Souce Software 的使用者。)
 
工作方面亦有點面試/筆試的回音,更重要的是,有申請已經是對我的進展了......希望之後還有這樣合適的Job Adv,同有更實際的進展。學術路向方面,面試傾談時知道今次主要是數論而非統計/數據的研究,想來其實純數才是我的本科,但這刻如果走上純數這條路卻覺得是意料之外。

數數自己今個星期的待辦事項,還剩下的是CAPM的報名。這個當初打算9月從Voltra回來便要開始的,但想不到回來後好幾項目標都停滯不前。一直到生日都過了,這星期才有點起步的動靜。但當再睇到考試的開支,又猶豫應不應該報呢?上次睇完本書,學習方面其實在自學或書本中,我就有能力吸收到,但為了考試的話就要準備課金了 Membership Fee ($129-159) + 考試($225) + 35Contact Hour (~$100-200) 。我很清楚自學的話,35Contact hour只係為滿足報考要求而不是靠video學到什麼得著的。女友建議還是PMP認受較高,不如直接報PMP罷。對專業證照這樣東西,好像是花錢買個考試證明,而不是學習。這個我是明白的,卻又有點納悶。

青協的香港旅俠計劃申請成功了,原本星期日有個單車導賞團,可惜取消了,改成了工作坊,還好釀酒和香薰艾條也是感興趣的活題。很期待正式實行我們旅程的時候,和製作出怎樣的紀錄。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2015年夏 - 義遊柬埔寨 - 感受篇

8月參加了青年廣場和義遊合辦的計劃,受資助去柬埔寨參加一個教育項目,回來後匆匆交了功課(原文),但自己仍然想好好寫完這篇感想。 就正好繼續這個閒置了幾年的學寫Blog試驗吧。
"School is the Answer"
Tuk Tuk 司機Tee背的細字: "School is the Answer"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沈從文自傳>

可是只要我不逃學,在學校裡我是不至於像其他那些人受處罰的。我從不用心唸書,但我從不在應當背誦時節無法對付。許多書總是臨時來讀十遍八遍,背誦時節卻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遺,也似乎就由於這份小小聰明,學校把我同一般同學一樣待遇,更使我輕視學校。家中不瞭解我為什麼不想上進,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聰明用功,我不瞭解家中為什麼只要我讀書,不讓我玩。我自己總以為讀書太容易了點,把認得的字記記那不算什麼稀奇。最稀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為什麼騾子推磨時得把眼睛遮上?為什麼刀得燒紅時在鹽水裡一淬方能堅硬?為什麼雕佛像的會把木頭雕成人形,所貼的金那麼薄又用什麼方法做成?為什麼小銅匠會在一塊銅板上鑽那麼一個圓眼,刻花時刻得整整齊齊?這些古怪事情實在太多了。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旺角價值香港我主場>

書名:旺角價值 香港我主場
著者:古永信


我們像一個等待被愛的剩男/剩女,拚命的把自己改頭換面,祈求能藉此在別人面前顯得更有魅力。殊不知最後卻落得迷失自我的下場﹣為了取悅別人,整個城市片面地發展。因為主要的內地旅客喜歡購物,我們便將機場免稅店在這個社會無限延伸,卻沒想到我們除了滿城金舖名店電器商店外,基本上是個極度乏味的城市......今天我們事事以當時客人興趣為先的好客精神,恐怕暗地裡是一點一點的替自己「趕客」。
事實上,我們的好客態度,已達至本地人彷佛成為「礙手礙腳」的一群。隨著香港對客人愈來愈熱情,我們發現中環尖沙咀旺角沙田等已不足以招呼客人,近年更主張東涌、天水圍等「窮鄉僻壤」也要成為待客區﹣亦即是說我們會進一步將僅餘的住宅區變成旅客消費區。那麼香港人還可以在那裡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sorry!這問題我們的社會倒從來沒想過。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1Q84>

書名:1Q84
作者:村上春樹

20121221
Ch14
數學給了天吾有效的逃避手段。由於逃進了數學程式的世界,他終於可以逃出所謂的現實這個麻煩的牢籠。只要把頭腦裡的開關切換過來,自已就可以毫不困難地轉移到那世界﹣他從小就發現了這個事實。而且只要在那無限整合的領域裡探索、漫遊,他就無比的自由自在。他在巨大建築物的彎彎曲曲的走廊上前進,一一打開寫著號碼的門。每次嶄新的光景展現眼前時,留在現實世界的醜陋痕跡就變淡了,完全消失了。數學程式所管轄的世界,對他來說,是合法的,而且無比安全的隱藏場所。天吾對那個世界的地理比誰都能正確理解,可以選出正確的道路。誰都無法追上他。在那邊的世界,他可以把現實世界所勉強推給他的規則和沉重的包袱忘得一乾二淨,可以完全忽視。
相對數學程式是壯麗的虛擬建築物,狄更斯所代表的故事世界,對天吾來說則像深深的魔法森林。對照於數學的不斷往天上伸展,森林則在他眼底無言地擴展出去。那黑暗而強壯的根,往地底深入地擴張下去。那裡既沒有地圖,也沒有寫著號碼的房間。
從小學到中學,他都一頭栽進數學的世界裡。因為那明快和絕對的自由比什麼都有魅力,而且也是活下去所必需的。不過自從進入青春期之後,卻漸漸感覺只有這個是不夠的了。在數學的世界裡沒有任何問題,一切都順利進行。前方沒有東西阻礙。然而一旦離開那裡回到現實世界(不可能不回來),他依然處在跟以前一樣,沒有改變的悲慘牢籠裡。狀況沒有任何改善。甚至覺得枷鎖好像比以前更沉重了。那麼,數學有什麼用呢?難道那只是一時的逃避手段嗎而已?只是反而讓現實狀況更惡化嗎?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青蛙老弟、救東京>
「片桐兄,實際的戰鬥任務由我來負責。可是我一個人無辦法鬥。這是最關鍵的地方。我需要你的勇氣和正義。我需要你在背後聲援我『青蛙老弟,加油。沒問題。你會戰勝的你是對的。』…我老實告訴你,其實我也害怕在黑暗中跟大蚯蚓戰鬥。長久而來我喜歡藝術,以和自然一起生活的和平主義者活到現在。我一點都不喜歡戰鬥。但因為不得不做的事所以我才做。想必會是很慘烈的戰鬥。也許無法活著活來,也許會失去身體的一部份。但我不會逃走。就像尼采所說的那樣,最高的善這所謂悟性,就是不害怕。我希望你做的,就是分給我一些你那大無畏的勇氣。把我當一個朋友,真心支持我,你明白嗎?
我只是這樣覺得而已。眼睛看得見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東西。我的敵人或許就是我自己心中的我。我自己心中有非我。...我個人對大蚯蚓並沒有反感或敵意。也不認為他是惡勢力…我想像大蚯蚓這種存在,在某種意義上,對世界應該是有也沒關係的吧。因為世界就像一個大外套一樣,上面需要各種形狀的口袋。但現在的他,卻變成不能放任不管的危險存在了。
這是責任和榮譽的問題。不管多提不起勁,我跟片桐兄都不得不鑽進地下去,跟大蚯蚓對抗。萬一鬥輸了命掉了,誰也不會同情。就算順利把大蚯蚓擊退了,也沒有誰會誇獎我們。 因為人們連腳底下曾經有過這樣的戰鬥都不知道。知道的,只有我和片桐而已。再怎麼都是孤獨的戰鬥。…一切激烈的戰鬥都是在想像力中進行的。那才是我們的戰場。我們就在那裡戰勝,或敗北。...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的存在,終究要敗下陣去。但就像海明威看破了那樣,我們的人生不是看勝利方法,而是看失敗方法來判定最終價值的。」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青山﹣良田坳﹣下白泥

日期:09-09-2012
路線:青雲鐵路站巴士站 ﹣青山村﹣青山襌院﹣青山﹣上到石亭後向北行﹣良田坳﹣下白泥
時間:6小時

年幾前從朋友的facebook看過一張良田坳一段“險”路的相片後,有了從良田村行到下白泥影日落的想法。大概5月時又看到青山往良田村的路線,就想這樣一拼走一次,配合時間黃昏到下白泥。今日遇上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日,7.30-10.30的票站開放時間,投票和買了食物之後,早上9.30之後上巴士,大概11.00到青雲鐵路站。兩個不懂路的人沿著大馬路走,看到這個指示牌,早上的目標:青山,就在眼前。

青山古寺是香港歷史寺廟最悠久的三大古剎之一,屯門亦跟佛教傳入香港的歷史有關,相傳杯渡禪師當年來港後就在青山修道。上寺廟的路是一條頗斜的石屎路,但 仍見有人踩單車上去,大概時間關係,遇到很多都是走下山方向的人。"香海名山"牌坊的背面就是"回頭是岸",可惜大意的忽略了。經過襌院之後一直到山上的 韓陵片石亭,基本上都是梯級路,只要付出力氣,這路況算是好走的。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第一篇,測試用文章。

一直想過要開設一個網誌,用來整理自己思緒,分享自已興趣。當年中學時期初接觸HTML,在yahoo上嘗試架站,但未有認真弄完成過。後來當香港興起網上日記,未有認真玩過,現在的FB 或者滿足到部份分享感受的功能,但始終FB的社交平台角色未做到只為滿足自己的去成就一件作品的感覺。後來見到幾個Blogger的版面,覺得很合心意。但到今日,決定開始試用。

給自已的一個指引吧,看過有人用作: 書後感,行山,旅行,攝影,電腦/數學/經濟/金融的學習歷程,這幾個都可能是將會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