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9日 星期三

【閱讀】《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 一個 Google 工程師 X 佛教徒 設計的禪修靜觀入門指南

 《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

作者:陳一鳴



關於 Serach Inside Yourself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靜觀的推廣。陳一鳴在 Google 早期的 2000 年進入公司成為工程師的一員,本身是新加坡人,亦接觸佛學文化。2003 年某一天,或許只是他當下突發的奇想,他主動嘗試與當時到訪 Google 的美國前總統卡特合照,然後張貼在他辦公室的外牆。或許是出於大膽和有趣的搞笑行動,他把這樣的舉動持續下去,此後只要有知名人物來訪,他都會刻意等候要求合照。這成為他和 Google 內一個標誌性的動作,也就是書中開始前的名人合照集,也。

2007 年,陳一鳴運用 Google 允許員工的15%自由時間,可以開發和自己工作無關的教育訓練專案:Search Inside Yourself (SIY)。SIY 探索內在自我的訓練在隔年的 2008 正式推出,一年4 期,課程為期7 週,訓練總時數 20 個小時,內容是以禪修為基礎的 EQ 教導為主軸。 到 2012年 「Search Inside Yourself Leadership Institute(後簡稱SIYLI)成立,並獲得了Google SIY 課程的知識產權,致力於將這一培訓課程向更多的企業與個人推廣,也有了這本書的出版。

有天看到香港社福機構推出的工作坊活動宣傳,當時還未聴聞 Search Inside Yourself (SIY) 的內容是什麼,因為見到「原生於 Google 的世界級熱門自我成長課程」,所以就走去找找這到底是什麼東東,也就找到這本書。中文書名是《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明顯是加入了Google 有關搜尋引擎的元素(「搜尋」、「關鍵字」)。但還是從原文 Search Inside Yourself 會更單純的反映探索內在的自我 ,向內追尋自我成長的意思。

這書基本上以靜觀為本的內容。開始時以 EQ (或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EI) 這個比較多人認同其重要性的題目作出發點,首先試圖說服讀者: EQ 訓練的一個重要根源就是注意力,而注意力可以從平靜和注意自身開始。於是,也就進入靜觀的訓練,以至一些有關禪修的推廣。最後一章有關「Search Inside Yourself」背後歷程的故事,尤其值得留意。因為作者明白「禪修」無疑很多人開始時會覺得太遙遠、它的好處好像很虛幻;所以他從不同地方想到些想法和參考:目標方面,達到好像「運動的重要性」融入到現代人認知之中的程度;方法方面,在讀Daniel Goleman 的 《EQ》一書時如何想到兩者的連結;當然過程中也加上不同人物的參與,當然還有他的表達能力 。書本以外,也可以看看這些影片了解:

Search Inside Yourself | Chade-Meng Tan | Talks at Goog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8fcqrNO7so&t=433s
Joy on Demand | Chade Meng Tan | Talks at Goog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KQUy8NMEU


內客回顧

中文版除了每節的標題、副題外,各章也刻意加入一個個的「關鍵字」。雖然這些關鍵字或許不如原有標題那麼直白,尚可作為章節的少少重點提示:

一. Even an Engineer Can Thrive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二. Breathing as if Your Life Depends on It
三. Mindfulness Without Butt on Cushion


一.專注就是一個切入點,從 讀者所認識的 情商 (EQ) 連接到 作者想推廣的靜觀,這一章就是作為兩者之間過渡的一個因素;二.「平靜」 就是帶出和確立靜觀的主題,回顧內在察覺自己身體和念頭的靜觀。 三.「無限」 - 是指不受限制的方式。靜觀練習不一定只有打坐,可以在日常飲食和行路之中、或者溝通中的傾聽和回應。所以簡單的練習就包括 專注呼吸;不作為的靜坐留意自己身體感受的靜坐;隨時隨地的專注當下。

四. All-Natural, Organic Self-Confidence
五. Riding Your Emotions like a Horse


四.「自我認知」- 再回到靜觀的過程, 但重點從之前的生理身體上的平靜狀態,變成從 1) 情緒覺察 開始談起 。像旁觀那樣,發覺有浮起的念頭、把它放下、發覺有浮起的情緒、把它放下。 再講到 2)正確的自我評價 和 3)自信 的好處。 每章都會有一些小練習,這篇在 「身體掃描」 的技巧之後,亦加入一個 回憶正面情緒的練習。 而 五.「駕馭」就是指負面情緒的處理。談及痛苦,先把感官的「痛」與感知的「苦」分開,然後這裡對「苦」就作者帶著佛學的一些想法,就是放下執著與厭惡;不要讓自己苦上加苦;然後讓每個念頭從慈悲開始。在負面情緒出現時候,留意自己的引爆點,用以下的 "SBNRR" 方式應對:
1. 停止 Stop - 2. 呼吸 Breath - 3. 注意 Notice- 4. 反思 Reflect- 5. 回應 Respond


六. Making Profits, Rowing Across Oceans, and Changing the World

六.「成就」 - 的重點在於是否能夠樂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工作意義或心流經驗。因為要推動個人做出成就,重要的是內在動機 ,所以回到要瞭解自己的 價值觀、使命感,以及事情對自己的輕重。明白何事讓自己快樂。練習透過書寫或對話把自己抽象的想法,經文字和語言化為具體描述去梳理清楚。 另一方面,在挫折復原力一節中,就提及樂觀。三個正面經驗才能抵一個負面經驗;學習樂觀,就要了解察覺自身對負面經驗的強烈偏見;對自身經驗保持客觀;最後轉化思考習慣:經歷成功時,刻意去接受此事,並接受應得的功勞,對自己的成功給予應有的注意力。經歷失敗時,專注於實際的證據上,證明挫敗只是暫時性,回想過往你的成功經驗。


七. Empathy and the Monkey Business of Brain Tangos

七.「同理心」,與人相處,提及鏡像神經元、John Gottman對婚姻的研究、Robert Levenson有關生理狀態與感受評分的研究。以這書的觀點,培養同理心可以透過善意、慈心去增加。有一套[慈心禪]的練習。有了內心的準備,實際技巧方面就是傾聴,回應(包括從對結果的稱讚,變成對過程的稱讚 等等)。

要促進他人的成長,並讓他們最好地發揮:
1. 建立信任。***
2. 傾聴
3. 問探究式及開放式的問題
4. 提供回饋
5. 聯手創造選擇與實踐


八. Being Effective and Loved at the Same Time

八.「善念」,希望提倡的是一種 「慈悲領導」
以西藏學者 圖登. 錦巴( thupten jinpa ) 對慈悲的解釋:「慈悲這種心境有一特質:掛念他人所受的苦,並渴望見到受苦眾生遠離痛苦」並且定義有以下三個要素:
1. 認知要素:「我瞭解你」
2. 情意要素:「我感同身受」
3. 動機要素:「我想幫助你」

從「我」到「我們」的轉變。還有的是《從A到A+》中Jim Collin提到那些領導者除了能力過人以外,擁有兩個重要且看似衝突的特質,分別是野心勃勃和謙沖自牧。遠大企圖的焦點不在自身,而是多數人的福祉,因為重點在大我,因而覺得沒有必要膨脹自我。作者就把謙虛連結到慈悲的兩個要素:瞭解別人、同埋別人;而企圖心連結到第三個要素:想幫助別人。
[施受法]/[施予善心]

《比要求加薪更難以啟齒》 的作者們提到的技巧,是進行高難度對話的五個步驟。

但首先先要了解什麼是「三重對話」:
1. 內容對話(「發生什麼事?」)
2. 感受對話(「牽涉到什麼情緒?」)
3. 自我認同對話(「對我有什麼看法?」「我能力夠嗎?」「我是個好人嗎?」「我值得被愛嗎?」)

五個步驟:
1. 檢視「三重對話」,以做準備
2. 決定是否要提起這個話題。
3. 從客觀的「第三方說法」開始
4. 探討對方的說法和你自己的說法
5. 問題解決

九. Three Easy Steps to World Peace

1. 從我開始.
        (作者的做法:為自己定下可以怎樣具體執行的確切目標)
2. 把禪修變成一門科學.
        (作者的做法:知道有人進行中,就作為贊助者讓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去做)
3. 將禪修融入現實生活.
        (作者的做法:成就 SIY 這個項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