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因為青協的香港旅俠活動到訪聯和墟舊街市,三間小白色建築,分別寫著魚市場、菜市場、和中間的聯和市場招牌。但開放部份只有約一半,不用半個多小時便走完一圈。不過翻查它的建墟歷史後,覺得這比眼前的三間白色建築有趣多了。
聯和墟源起,要數當年北區只有上水石湖墟一個墟市,粉嶺一帶鄉民一直在上水石湖墟交易,但就好似經濟學讀的壟斷市場(Monopoly)的弊處,墟主對秤佣定價令部份檔主不滿,於是粉嶺區鄉民組成聯和置業有限公司集資另建新墟。最初由當地的居民組織作出規劃,隨後獲得政府的批地及支援。
聯和墟源起,要數當年北區只有上水石湖墟一個墟市,粉嶺一帶鄉民一直在上水石湖墟交易,但就好似經濟學讀的壟斷市場(Monopoly)的弊處,墟主對秤佣定價令部份檔主不滿,於是粉嶺區鄉民組成聯和置業有限公司集資另建新墟。最初由當地的居民組織作出規劃,隨後獲得政府的批地及支援。
相似地,今日一種由下而上的形式,自從《每當變幻時》上映後,開始有古蹟活化。2012年政府以象徵性收費租予社工李昌隆作環保回收工作,李昌隆再劃出聯和市場一部份地方,由幾個主辦單位成立聯和手作村。現時魚市場是回收中心,聯和市場介紹北區文化和農墟,菜市場幾個檔位經營起手作村。但當日所見其實少於10檔,仍只有開放活動時才會有遊人買賣,平日比較似一個提供工作室的空間。
可惜市集內的手作小物特別之餘未必令我購買,一如你行一趟PMQ扮下文青,但其實未必會多多幫襯。當日原定的單車團因事取消,反倒是當日參加了一個免費的釀酒工作坊。導師阿華是今次從灣仔故事館過來,原來浸泡一瓶橙酒十分簡單,因為橙身的白色衣會帶來苦味,一邊撕橙衣一邊吃。材料只要:韓國米酒+橙肉+冰糖,確保玻璃容器沒有多餘水份,浸泡一個月就可以。我浸的橙酒到新年就可以開封一試。
當年聯和墟除了有蓋市場外還包括露天攤檔和附近的店舖。後面的空地已經圍起鐵板,是信和在2014年投得的商住地皮,興建不少於250個住宅單位。計及發展商要設計商場和停車場,大概不是3,5年內落成的項目吧。但落成而後是否會讓這個聯和街市保持原貌呢?這座被列入第三級歷史建築:「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參考現時政府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大概這位置之下還有更大的"活化"動作吧。但不知將來這伙伴會是現時的民間組織由下而上的活化方案或是商界經營由上而下的活化方案了。
可惜市集內的手作小物特別之餘未必令我購買,一如你行一趟PMQ扮下文青,但其實未必會多多幫襯。當日原定的單車團因事取消,反倒是當日參加了一個免費的釀酒工作坊。導師阿華是今次從灣仔故事館過來,原來浸泡一瓶橙酒十分簡單,因為橙身的白色衣會帶來苦味,一邊撕橙衣一邊吃。材料只要:韓國米酒+橙肉+冰糖,確保玻璃容器沒有多餘水份,浸泡一個月就可以。我浸的橙酒到新年就可以開封一試。
當年聯和墟除了有蓋市場外還包括露天攤檔和附近的店舖。後面的空地已經圍起鐵板,是信和在2014年投得的商住地皮,興建不少於250個住宅單位。計及發展商要設計商場和停車場,大概不是3,5年內落成的項目吧。但落成而後是否會讓這個聯和街市保持原貌呢?這座被列入第三級歷史建築:「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參考現時政府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大概這位置之下還有更大的"活化"動作吧。但不知將來這伙伴會是現時的民間組織由下而上的活化方案或是商界經營由上而下的活化方案了。
上午在附近走過,這間豬手開店前就已經大排長龍。下午聽居民講有關圍村和北區其他推介的地方。離開時嘗了$8抵食雞脾包。附近還有更多食物吸引我再走一趟。可惜沒有影下那「小店地圖」。我會視手作村是服務藝術人的工作室,定期市集活動讓市民和他們有連繫。要吸引人流真正靠的應該是一個整區的全套特色,可以讓人在這裡一整天的遊玩配套。當年建構的聯和墟不只是舊街市範圍,而是一個圍繞墟市凝聚而成的社區。當然,這三間白色建築正正是這聯和墟的IC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