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2015年夏 - 義遊柬埔寨 - 感受篇

8月參加了青年廣場和義遊合辦的計劃,受資助去柬埔寨參加一個教育項目,回來後匆匆交了功課(原文),但自己仍然想好好寫完這篇感想。 就正好繼續這個閒置了幾年的學寫Blog試驗吧。
"School is the Answer"
Tuk Tuk 司機Tee背的細字: "School is the Answer"



出發前的我一度猶豫這個問題。學英文對當地人有什麼意思?出發前對柬埔寨的印象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地區,通常一個落後地方未被外國旅客污染前,本該有自己的文化同生活,生活自得其樂,但旅遊業就會做就很多賣記念品、討錢的小孩。學英文會否只是助長了小朋友轉向對旅客賣記念品的生意或討錢的生活?就算要教,以自己有限的英語水平、兩星期的義教,又做到什麼呢?而義教這活動對我有什麼實際得著嗎?畢竟我也不是身邊想當教師或NGO的朋友。我當初參與這國際工作營,更重視的是國際義工間的相處和啓發,但我對參加工作營的期望與當地機構對義工的期望,會否未能接合⋯⋯

@吳哥窟:上學vs工作,誰能評定別人該怎樣選?

旅程之前,有關教英文方面,答案是對自己的一個反問:我們活在香港的生活水平下,生活再感到困難,總是有一定的財富水平,我們好像是在一個平台上向下望。如果是他們別無其他生活的辦法,如果遊客生意是他們面前可行的生存方式。我們又應否嫌惡他們對金錢的需求呢?
當嘗試向身邊朋友請教,借閱柬埔寨相關的書籍。對其中一本書的印象很深:《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Cambodia’s Curse – The Modern History of A Troubled land),提到貪污、政治、人民心態的問題。 於是有了一個諗法:教育不單是知識,或者在教育之中,我想重視的是某種美德的價值觀。英文知識方面,就算自己兩星期內做到的事有限。如果可留下一些自學的書, 也有助他們自學吧?
Cambodia’s Curse: The Modern History of A Troubled Land, Joel Brinkley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迷人風景背後的哀歌
"All I Ever Really Need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對美好生活真正重要的,並不是那些很高深的知識

在兩個多星期的日子中。課堂上我們問過學生們想做什麼工作,有的想當導遊,當空中服務員,去外國見識,想同外國人傾到計⋯⋯ 從當地義工身上知道柬埔寨並不是一直發展落後的,但在赤柬屠殺的歷史上,知識份子大多首當其衝,發展倒退和缺乏教師。在公立學校要高校才會開始教英文,於 是就有英文私校的存在,但學費本身是一個負擔⋯⋯而且大概公務員/教師的工資都不高,從當地NGO分享知道公立學校教師有些都會收學生“Tips”。父母有時會讓小朋友不上學而去賺錢,而當他們發覺自己去賣記念品、明信片等可以賺到錢,便會繼續放棄上學而去工作⋯⋯在探訪家庭時看見,錢的確是大人們在意的事。 體會到英文對他們的需要,他們想要學習,但學習的機會卻是困難的⋯⋯
家庭探訪,或者錢的確是改善生活的辦法。
我們的 Beginner Class
Tuol Sleng Genocide Museum, 赤柬時期由學校改造而成的集中營,
一旦在戰爭中,恐佈可以如此接近;破壞可以如此長遠。

Workcamp之後坐6個小時車從SiemReap 上 PhnomPenh。當我比較過柬埔寨的新舊兩面,其實它並不是整個國家都貧窮,而是一個發展不均的國家,城市一面:有便宜而無封鎖的互聯網,比香港更新穎的AEON MALL有很多港人熟悉、甚至未有的外國品牌進駐,金邊新建的島上有新式的住宅,政府和發展商計劃建亞洲最高的建築⋯⋯鄉村內:高腳屋內一無所有,工人爸爸賣了耕種的農地去建一間石屎屋讓家人安居,但屋內除了地蓆外便沒有傢俱,小孩有時不上學跟父母到工地、市集幫手。鄉村兒童要追上柬埔寨的腳步,就算想有進步的心,沒有資源怎麼辦?
鄉村內較為普遍的屋
城市內的AEON Mall

而對於自己,今次更感受到自己需要改善英語能力。雖然一直清楚英文是自己一個弱項,但大概一直未切身地感到重要性,而且日常運用也未覺困難。但經過教人和備課時重溫教科書,就感到應該要再學好英文了。而且如果要走出去跟更多世界各地的人交流,英文溝通就真的很重要。而透過國際義工間的相處,也了解自己多一點。我一直是個比較內向的人。我希望了解更多每個人的故事,但不會主動跟人打開話題,今次就感到原來很影響自己是否達到期望。我希望改變與人對話時的不自在。今年的年假就這樣用完了,或者這兩份就是今次義遊之後,帶回港給自己的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