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閱讀] 《賦權:當責式管理的延伸實踐》 當責-授權-賦能 的運作方式

《賦權:當責式管理的延伸實踐》
張文隆,商周出版,2010

剛剛 8 月的 177 期 經理人月刊,以「帶出得力部屬的11堂賦權課」為主題,當中對這本書和作者的名字有點印象,其後圖書館就留意到這本書了。「賦權」Empowerment,或者最初我接觸時所聽「賦能」Enabling 的概念,一直是個希望更好地做到的事。怎樣才能讓團隊成員有能力做出成果,有所擔當,從工作中得到滿足,感到的是成長而非消磨?剛開始閱讀時,覺得只是大堆文字鋪陳說教著一個簡單的理念;但愈讀下去就愈是欣賞,當看到它的脈絡之後,和它對每個小步都有深入的闡釋。是值得細閱的書。

Accountability (當責)


這一切從 Accountability (當責) 開始講起。本書認為責任感有兩個層次,「當責」是「負責」的提升。負責者有責任確實執行被交付的任務、把事情做對;當責者更是有責任去交出最後成果、做對的事情。這說法是怎麼樣?想起2017年龍尾人工泳灘工程中的遷移生物行動,職員指有關的搬遷手法是按規定而做。事情是做了,但所謂方法是否做到保護生物的原意乗成果?又例如,工作上這個電郵我是寄出了,要我做的事在行動上是做了,但我是否有跟進目的有否達到?當責的態度就像《7 Effective Habit》中的首要習慣-主動積極。如果區分一個陷入受害者循環的人,總在推諉卸責、怨天尤人;他要提升到負責;更要向外再跨出一步,會主動想像「我該做些什麼,......,以交出我所期望的成果?」。


ARCI-授權的基本模式


當每個人在其角色上,做到在其位,當其責。下一步就是建構一個團隊的層層運作模式。專案管理當中有 RACI 的 責任指派矩陣,在 PMP 中有這樣的資訊:
https://project-management.com/understanding-responsibility-assignment-matrix-raci-matrix/
  • Accountable 當責者:負起最終責任者。The Buck Stop Here (杜魯門總統名言,意為推諉卸責到此為止)。是經理人,有說「是/否」的權柄 (authority) 與否決權 (veto power);每一個活動只能有一個「A」。
  • Responsible 負責者:實際完成任務者。The Doer。是專業人 (Specialist) 是執行者 (Doer)。負責行動與執行,可有多人分工,其程度由「A」決定。
  • Consulted 事先諮詢者:在最終決定或行動前需諮詢者。Prior to making a decision。可能是上司或外人。為雙向溝通之模式。需提供「A」充分與必要資訊。
  • Informed 事後告知者:在決策之後行動完成後必須告知者。After a decision is made。是利害關係有關人員,在各層級、各部門。為單向溝通之模式,是執行的一部分。
ARCI 運作模式

一個項目可以有多個「R」,但應該只有一個「A」。在《當責》以至《賦權》中以 ARCI 強調這個 Accountable 當責者 的首要性。以在現今多層架構的公司運作下,主管分派工作,然後就應授與屬下應有的權柄去完成某項工作。部屬的決策權要清晰,你可以輔導或教練他做決策,而不是跳下來幫他做決策。老闆授權後退而為「C」,不要再一路向下向內「A」下去。該實際運作的「A、R」與支援的「C、I」之間的關係改變,就可能形成因老闆過度管控的「微管理」,或因主事者不作決策而事事請示老闆指令的「反管理」。

而要做到賦權,「成事」之餘要想到「達人」。被授權者要當責承擔成敗責任,還應該有充分的訓練、資訊,與資源,這個與下面的 ARIA 也有關。同時責任也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大培養者。在參與式管理當中,也看到賦權使人產生興趣和投入的價值。被賦權者有能力去做決策、負起當責、用成果做計量、被肯定為一個能深思、有貢獻的人類,而不是徒有一雙手的聽命做事者。 

參與式管理的不同程度反映為:
       | ̄7. Empowerment: 我在賦權,期望你們創新,成事也成長。
      | ̄6. Delegation: 我在授權,請你們達標致果。
     | ̄5. Listen: 我在傾聽,請你們上平台共議。
    | ̄4. Ask: 我在請教請問,請你們建言回應,正反面都歡迎。
   | ̄3. Sell: 我在說明,希望你們同意。
  | ̄2. Tell: 我在宣佈,請你們仔細聆聽。
 | ̄1. No Tell: 天威不言也難測,下屬竭力臆測或逢迎。
| ̄0. Pure Slavery: 勞工世界,一道命令一個動作,不得違抗。

ARIA-「結構型賦權」的四大要素


從授權到建立一個賦權的組職環境,除了每個人當責的態度,和責住指派矩陣的授權模式外,組織架構內要為被授權者打造一個讓賦權運作的環境。得到充分授權後的「賦權」,是Accountability(當責)Resource(資源)Information(資訊)Authority(權柄) 的函數;也須要有一個 互信 的工作環境。

列出來是容易,但書中值得細看是在於每個項目的仔細描寫。這部分在這裡就簡單帶過。

MISC-「心理型賦權」的四大要素


賦權的架構一個是聚焦在組織結構性條件上,內容包括上面的ARCI、ARIA項目。另一個架構聚焦在心理層面,這方面的Empowerment,當中的Power 不僅是外在的權力、能力,更包括一個人內在的心力。這裡,賦權是一種加強「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感覺、感受、經歷與經驗的過程。是否有人比較容易感受到心理型賦權?除了研究報告顯示:較強烈自我尊重者、較高教育水平者、較穩職位任期者,以及較高階層者以外。本書提出已經滿足以下因素和需求層級的員工。

首先是工作上的影響心理型賦權的 MISC 四大要素:Meaning(意義)Impact(影響)Self-determination(自決)Competence(能耐)

MICS - 1
工作上的意義:一個人在工作上對角色的希求,及該角色與在信念、價值觀、行為之間的契合度。
工作上的影響:指可以影響到公司決策、工作流程,或作業成果的程度。
工作上的能耐:即工作上能有所成就的能力或一種信心,相信自己已擁有技能,有完成工作所需的能力。
工作上的自決:一種能啟動與調整自己行動與工作流程的自主感,例如能決定工作方法、步調、或介入的程度。

逐步組建可以賦權的環境和人材

在員工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了引用《The Empowerment Pocketbook》指 Maskow 提出過除了金字塔模型的 5 層需求外,還有兩項需求是存在每個層級的而且重要性依層級向上越來越重要,也越被需求。它們是知識與瞭解」的需求:人類追求知識、渴望瞭解,因此人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試驗、也不斷地想開發新的領域;是自由地問問題與表達自己」的需求:不管在什麼環境下,心底不斷吶喊與追求的是誠實、正義、公平對待。而《Peak》的 Chip Conley 借鑑Maslow的五層金字塔需求模型,形容工作中處於在 第一、二層有關生存和安全感需求的是「工作者」(Job);第三、四層有關歸屬感和自我地位需求的是「事業人」(Career);第五層有關自我實現的需求的是「感召者」(Calling)。因應員工的狀態而培養和賦權。
https://issuu.com/kamalal-dailami/docs/management_pocketbooks_-_the_empowe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工作上的 MICS,可以由上司、同事間的輔助、和自己補強的雙方協力影響;但到要將「賦權自己」的內在因素帶到個人的生活(MICS-2) 和 生命 (MISC-3) 上,更多要靠主動裝備自己。

Meaning(意義)
生活上:要求或被要求:無匱乏、無恐懼、衣食足、倉廩實、或平安、健康與幸福。
生命上:我是誰?如何定義自己?我的人生下半場是怎樣?我的墓誌銘要寫什麼?我想留給這世界什麼?

Impact(影響)
生活上:在社區、社團、親友間、家庭裏有正面影響,能助人、成人、被需要、被認同、受尊敬。
生命上:我想留給這世界什麼典範?我在臨終臥榻上要別人怎樣看待我?我影響了那個利基?我對這個社會的貢獻何在?

Competence(能耐)
生活上:能安排平衡的生活,有能力與技巧做好休閒渡假與公益活動,熟悉或學習各種生活技巧。
生命上:我有多大的使命感?實踐力?主控力?我充分了解與善用了我的天賦能力嗎?我的天賦在哪裏?我是不是該歸零後再啟動了?

Self-determination(自決)
生活上:愉快決定生活的方式,自立立人、自達達人、鍾鼎山林,依據天性或目標不被世俗脅迫。
生命上:我的人生的邊界條件是什麼?我的價值觀與標竿何在?我自覺也很有自決力地往人生標竿直跑了嗎?我立下當責以當仁不讓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