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到訪紅石門+穿迷椏走廊; 再訪砵甸乍炮台+發現安聯村; - 假期應當這樣充實

日期:2017-04-16
路線:烏蛟騰-下苗田-大峒-觀音峒-(近)紅石門坳-紅石門-牛角涌-黃竹涌-馬尿河-下苗田-烏蛟騰
時間:7小時15分

紅石門
印洲塘一角

今個周日的目標是紅石門,我對這個地方已經心儀很久。自己清單上這類未實現的路線還有很多,可以了結一個目標實在太好。上一次與紅石門有關的路線,已經是13年9月,走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時,順道尋找在紅石門坳的入口。那次漫長而炎熱的路線仍感受深刻,所以今次都準備充足,2.75L的水、山杖、帽,地圖和指南針都帶備了。九點在大埔火車站集合和食早餐,一行3人坐275R到新浪潭總站,行入烏蛟騰的郊野公園指示地圖,大約在10.45am起行。

過橋後先會見到標誌性的華景苑大屋,大屋的左面有路線上最後的一個公廁,右邊就會沿烏蛟騰郊遊徑繼續行。想起我們當初開始一齊行山,就是從這段路開始。經過九擔租、上苗田、到下苗田,在下苗田的石碑背後就會看到網上提及的廢屋,再前行幾步有另一排廢屋群和屋前的小路。右轉入這條小路,走過那排廢屋後就開始上行上山。(如果錯過了這條小路,沿郊遊徑繼續前行,也會有另一個指示上大峒的路牌)。這條上大峒的路不算太辛苦,如果相比行馬頭峰/橫嶺,這條路會是較輕鬆的選擇。
烏蛟騰華景苑 - 右轉
柱群後左面樓梯上吊燈籠,右面平路往下苗田
過椿橋
上苗田

下苗田
一排廢屋旁的小路
只剩下一幅葉脈
廢屋後開始上山

大峒上有從馬頭峰過來的分岔路。從大峒、觀音峒、到紅石門坳,一直走在山脊線上,兩邊都是遼闊的水域。左面就是印洲塘海。這裡地處新界最東北,這一帶沒有一般交通到達,不是坐船的話,只能這樣踏踏實實地走過來,昔日的村大多人去樓空荒廢了。人煙稀少,自然環境的保護得也較好,九六年指定印洲塘海岸公園。右邊的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二大的水塘,細心會留意到泛著綠水的湖水,與堤壩外大埔海的藍是兩種顏色。

而後面那個牌,就是經馬頭峰的路
右方的船灣淡水湖
左方的印洲塘

仔細地說,落紅石門的山徑入口不在坳位,而是下去紅石門坳的途中,小徑入口在左面,繫了絲帶和算是明顯的。它的對面立了警告牌,但一直有人寫上"紅石門↓"的指引。這小徑不算密閉難行(可能是經過迷椏段的比較吧?) 我們大約走了30分鐘就到一個水塘,寫著是的吉澳供水水塘,昔日供水到吉澳,鴨洲。本來今個周未,美麗海岸關注組就有一個吉澳、鴨洲的清潔海岸活動,可昔留意時已錯過報名了。當日迎面來了幾個跑山的人,大概這路線已多人走了。
紅石門入口十分明顯
對面亦有「指示」牌
下山途中的角度,往灣洲好像是和大陸相連一般

堤壩
吉澳供水計劃
此水壩於一九七二年
十一月四日建成
設計者:香港工務司署水務處
承建商:海港工程有限公司
豆娘 #1
豆娘 #2

水塘之後再走,會遇到一個路口,前面的路面上留下了一排刻意鋪出來的石作記認,不要隨便走這邊!這會走向鹹魚埕,經迷椏走廊後回到苗三古道。我們轉右行,經過紅石門村的廢屋和出海口,最後到達紅石門的火紅海岸。話說早年就看過討論區一輯大家每年拍攝這間廢屋的相,可以看著它從兩層高的時候,經過每年的風雨和附近樹木的生長,倒塌至目前的單層結構。大概終有一天,也會變成如下苗田那種廢屋遺址的狀態。

右面直去迷椏走廊的路面上鋪了一排石,左面沿絲帶進入紅石門村


就是這間見證自然力量的廢屋
屋外的廚房灶頭
屋外空地

從苗三古道起就已經可見褐紅色沉積岩。紅石門和對面的往灣洲形成一段狹窄的水道,往灣洲近得像可以游到對岸;兩岸一如其名的佈滿紅色岩石。當辛苦地走完3小時的路,踏在這片少見的火紅岩岸,嗅到鹹鹹的海水味,望著澄明清澈的大海,風景自然而恬靜,真讓人想多點機會在這裏放空放空。近岸的水面浮著許多黃褐色的囊藻波波,還有在一個凹位處見到水母,岩岸上多是石面的螺,和石底的小蟹,差不多是一掀開就有發現。
紅石門的火紅海岸


這種螺有很多
浮游著的水母
清澈的海水
有手掌般大的囊藻
躲在石底的小蟹,被發現就會很快地跑走
貝殻和馬尾藻
懶得走動的小扇蟹
綠的綠、藍的藍、紅的紅
海堤的另一邊也有路可行

可惜時間無多就沒有綑岸繼續觀察了,只逗留了半小時,大約三點離開。商量過後決定回程不走回頭路,而是取道迷椏走廊。(當時心想與其要花力上山回到紅石門坳觀音峒,不如穿林走迷椏,對於上山我總是覺得很累的⋯⋯不過事實是穿林時縱然平路也不能走得快,而路也是在山谷間上上落落,而且穿林路中漫長而彷彿無盡頭般,也是很折騰人。要再評價的話,我會覺得原路離開比較容易)。這路上經過幾個河口,較大的兩個先是牛角涌,之後是黃竹涌。然後有一條帶紅石的大溪澗則是馬尿河,最後一直向西行回到苗三古道。(原本是想走地圖另一條路去三椏涌營地。在前往最後一個路口時一直心想:靠右走,留意不要走進左面向南的路,但對了某個山崗時發現仍是走錯了。不過,相對未知的路,還是先信眼前的大路,只要通向終點,還是繼續走吧)牛角涌仍屬淡水的泥灘,很多的彈塗魚生猛地左右彈跳,又是一個驚喜的發現。走過對岸之後,路在靠右的上山方向。落到黃竹涌後,路是在靠左面上溯涌溪狹窄處過渡。之後就走了很久才到馬尿河,按指示不用過澗,而是左轉入密林上溯。之後漫長的林路後,突然見到前接上大路。回到曲三古道之上,終於可以放鬆了。在出口回首身後的警告牌,的確是「前面的山徑艱險難行、隱閉或季節性雜草叢生。為閣下安全著想,請勿前進。」這一段路我們花了2.5小時才走完。

牛角涌的出海位
牛角涌上過對岸的路
好多敏捷的彈塗魚在游(跳)過
對岸的入口,進入後轉右上行
黃竹涌
回望大水湖漆樹灣
竹林之內
終於離開走廊,回到苗三古道

回到苗三古道,之後就算是闊寬易行的大路了。只是回去的路程仍長,要到九擔租才有電話訊號。回到烏蛟騰後遇到有的士,大家就決定上車了。今日全程有7小時15分,久違的長途旅程。

。。。。。。。。。。。。。。。。。。。。。。。。。。

2017-04-14

順便簡單地記錄,就在紅石門之旅的前兩天,都是復活節的假期,下午臨時起行一趟油塘魔鬼山。太耐沒有行這個魔鬼山,誤打誤撞的走,但又有新發現。1) 原來那片舊礦場空地的位置,就在過了天后廟後一直走到盡頭的地方。2) 我們回過頭後在天后廟門前的路上山,但這條路沒有通上馬路,而是橫向的一路走到砵甸乍炮台。記得從前是天廟前的另一段路上去,然後從上而下地走到炮台位置的。原來繼續橫行,還有更多的遺址痕跡。3) 橫向繼續走到下山近岸,一個鏤空的銹鐵牌坊刻著『安聯村』。沿石屎路穿過一堆舊屋後,終於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邊接回大路。然後繼續如常地上魔鬼山的哥賦炮台、魔鬼山碉堡,到澳景路下山,藍田離開。
鯉魚門石礦場
大石牆
砵甸乍炮台附近的建築
目測應該與上圖的通道相通
安聯村
回家後才查到,原來安聯村這個地方也有不少人提及,十多年前仍有人居住(不知現在還有沒有?總是好奇多少人仍在寮屋舊村中生活)。也有提及通向鯉魚門的小徑,不過山上的馬路既通,小徑就更無所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