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九肚山/摩星嶺-過路香港歷史

記一下 2018年到過的幾個新地方, 一個是火炭的九肚山,另一個是港島的摩星嶺。

火炭廢村/九肚山

火炭西面往草山的方向,山中有不少荒廢了的昔日村落。這天的目標本來是石榴洞村,一個可能是香港海拔最高的廢村。過去的「火炭」是一個「河灘」,在沙田新市鎮發展的過程中,山下沿河的兩岸規劃為工業區;近城門河的新填海地就用作馬場、體院、私樓住宅;山腳和工業區外圍保留了不少村屋;但沿西北面山的方向,山上的村落逐漸荒廢,而村名就用作工業區道路的起名參考。工業區內多條街道均以當地鄉村命名,包括火炭路、坳背灣街、山尾街、禾寮坑路、禾上墩街、牛湖托街、黃竹洋街、河瀝背街及桂地街等。當日結果在山上經過山尾、牛湖托村、回到大埔滘林路走一段路往長瀝尾方向,到車路盡頭的直升機坪,最後上九肚山回火炭。

起步前先到火炭站,在御龍山的快餐店食過早餐,就回到車站的另一邊,沿坳背灣街穿過整個火炭工業區。當轉入桂地街和黃竹洋街,這裡看到興建中的火炭公屋項目-共 6 座約 4780伙,一度為林鄭在 2017年末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推銷將會轉為「綠置居」的項目。走過現場的感覺,的確如去年報導的介紹般,暫時在交通和生活的配套都不方便。至今年初的房委會會議,因為是短期內落成的大型項目,可能有鄰近山坡維修等,而並不符合先導項目的選取原則。大抵維持作為出租公屋,2019年底落成後,大抵是2020年安排推出入往,這規模更有效處理基層市民對公屋項目的需求。而,當近年政府討論綠置居的定位時,顯然並不是作為公居與居屋之間的一層(定價更在居屋之上),而是為了加快公屋流轉。其實,居屋之外是否需要這樣另立名目的計劃? 推出這種計劃是否公平?是否有其他方法達到效果?

概念設計圖 (2013年區議會文件)

沙田區區議會 發展及房屋委員會 2013年文件
「綠表置居計劃」先導項目的檢討 - 文件編號:SHC 5/2018



火炭桂地街項目
火炭桂地街項目
之後走上桂地新村路,除了桂地新村外,還會經過火炭谷新村、和前火炭平房區的梯級山坡。猜想大抵新村建立時參考過鄰近的平房區的建築?有些村屋不是常見的獨立建築,而是長長的相連平房。在桂地新村路盡頭的最高處,開始走樓梯級上山。

山坡上回望

山坡走一段路後進入草叢
在草叢和登山路上一直走到較為平坦的近300米高的分岔路,選中路行,開始看到山間平坦遼闊的鄉郊。一片梯田形的山坡在左前方出現。隨著穿過了某電塔後,走到坳背灣村前會見到村的石砌擋土牆、村路、建築等。
梯田痕跡

大菠蘿?


電塔下


前行轉右往牛湖托,轉左往坳背灣
牛湖托村外

轉右穿過整個村落和牛湖托村,原本應該留意左方上草山的路,但錯過了就變成一直走到大埔滘。心想與其沿漫長的大埔滘回大埔,不如遁另一方向經九肚山落火炭吧?可以多探一個新地方。於是,就沿大埔滘林道走到盡頭的一個直升機停機坪。

轉入牛湖托村

石砌古道


大埔滘路盡頭


從直升機坪前行都要穿過一段林路,之後出現在面前的是一個山谷和被山火燒了半邊的九肚山,枯木叢的邊緣隱約有路的痕跡,上九肚山後可以看到麗坪路一帶的豪宅區。然後在密林間走下山,整段探九肚山的路就是單純的一上一落,但大段路程在叢林中走,難怪少見有提及九肚山的行山路線。下山的出口在馬樂徑的一個垃圾站旁,「馬料村」的路牌後。沿樓梯級再向下走到駿景園,再回到火炭站結束。
山火燒了大半的九肚山山坡


玖瓏山、九肚山峰

下山途中的「標高柱」

「馬料村」出口

摩星嶺

港島西端的摩星嶺,隨著西港島線通車而變得方便。早一晚因為馬鞍山山火的影響,改向較少機會因為拜山而山火的港島區。也因為想起之前有過一批「摩星嶺之友」組織導賞團,一直記著某天要過來看看摩星嶺,當討論到找什麼地方探險,就想起這裡了。從港鐵堅尼地城,走到域多利道,先順道找找維多利亞城的其中一塊界石,然後才環繞著港島西端的摩星嶺走到摩星嶺徑起步。1903年,香港政府豎立了多塊界石,以標示維多利亞城的範圍。至少發現過有7塊的界石,但其中一塊在馬己仙峽道17號的界石,在私人土地的牆上,無故被移走、不知所蹤。有心要查的話:大宅 2007年6月的持有人,不知是誰?
維多利亞城界石(西寧街)

雖然入口在摩星嶺徑,但之前也會陸續看到一些樓梯級,是前摩星嶺平房區-「公民村」的痕跡。和火炭的平房區一樣,這些平房區多是單層式臨時房屋,是較公屋或徙置區大厦更早期的公共房屋。從影響 50,000 多名災民的石硤尾大火開始的一段公共房屋歷史,所以有因為安置災民而興建的平房區。當年只有持 入戶許可證「白咭」,憑證才可在公民村買屋居住 。而這條公民村又連繫到及後的調景嶺村國民黨歷史,那個仍關係著現今西貢區「社區重點項目計劃」-將軍澳文物徑中受影響的普賢佛院,以至馬英九在港的嬰兒時期。而最後一個平房區-荔枝角平房區已在2001年清拆,居民獲優先以公屋綠表身份安置。

走上摩星嶺徑,經過分岔路左轉後不久就會看到山邊有廢屋。路徑旁有一些鐵鈎,應該是用作搬運的。之後我們見到一些小徑,就改行這種山徑了,路上經過幾個廢屋,直到最後一段掛著『摩星嶺之友』的指示和繩索輔助向左上行(前行推測應該有另一處下山),上面是一個炮台和休憩處。那種荒廢炮台的圓環結構聯想起之前行鯉魚門那邊的炮台,但是,多行幾步就看到亭和摩星嶺徑的道路。路邊有介紹牌,和之後我們在山上其餘的炮台看到的介紹牌,都是一樣的內容......

屋邊的廢屋,許多年後會不會變成像 Ta Prohm 那裡的大樹?

轉入路邊小徑

「摩星嶺之友徑」?

炮台

炮台邊就是西區獅子亭,和摩星嶺徑

再沿摩星嶺徑前行幾步,左邊有一條樓梯寫著「區議會徑」,是中西區地區工程,建議走這邊看看,一條劃著不明符號的「防空通道」和感覺怪異的「地下室」,想過會不會只是與Wargame或某些 Secret pop-ups party 有關,但在這出名__的摩星嶺,還是敬而遠之,外望過就不敢進入了。走完這條區議會徑,另一邊的出口又接著另一個炮台,然後就一直上到摩星嶺青年旅舍。


兩邊入口,室外的光照在一張寂靜的石枱.....

另一邊的通道,畫著古怪符號

區議會徑出口的炮台
摩星嶺青年旅舍旁邊又是炮台/水塔、同樣的介紹牌,至此已經足夠對這裡的炮台冷感了。旅舍後就是向上行的大路,見有單車友下來,我們沿旅舍右前方,近炮台的另一條陡直石級再上(途中經過一個可能是機鎗堡的山邊結構)會到山頂的炮台和一系列山頂的營房建築群。有一片草地作為校場,也有涼亭和發射站等。山頂的標高處就要行一般小徑前往。

最後沿一條小徑向東面下山,後半大抵算是選錯路了,穿過密林下降到怡林閣的旁邊到達路面。最後經昭遠墳場、士美菲路,回到堅尼地城站離開。整個摩星嶺的戰時遺址其實還有很多,下次再來的話,退路應該會選摩星嶺配水庫臨時花園,和去一去日落觀瀾亭。
山頂炮台

山頂的營房建築

尋找標高柱,對望太平山、西高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