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生活周記:一級運動攀登;檔案研究(香港前途談判)

一級運動攀登 (07 May)

朋友報了攀總的一級運動攀登課程讓我頂上了,上星期就上了一晚理論課,和星期日一次朝九晚六的練習堂。上水這個攀石場在保榮路運動場,距離車站都有段距離,中午要找食飯的地方,最近要到清河邨或彩園邨的商場。攀石有三種路線,我們預了右邊六塊板的範圍,開了4線作課堂練習。
記返一些基本:
- 正方形板的大小有 1米*1米,所以這個場高度有12米
- 板上手扶或腳踏的固定點又叫 Bolt; 板角上的鐵片Hanger就用來掛攀山扣的。

- 攀登前先確保上面先有兩個保護點Anchor形成的頂繩系統
- 幾個常用口號包括:ClimbingTensionLow Down;其他如Belay On、Fall、Rope...
- 攀登者用反穿八字結,將安全繩繫於安全帶上。下降時
- 保護者則用保護器穿好安全繩,並繫於安全帶上。右手不會放開下繩,收繩時:1)左手握在右手之下;2)左手握緊,右手向上收近保護器;3)左手握上繩,右手(連繩)反向上,左右手分別做拉推動作;4)右手(連繩)反向下,回復到制停位置。

今日自己就只有右邊直上的牆可以成功登頂,中間的牆總是在一些凹位過不到。不過成功登頂的同學不少,好幾個女同學都做到,所以說也不一定要很強臂力的(聽到一些路過的家長就這樣教小朋友)。基本的技巧就是多用腳踏企高自己身體,相對來說雙手是輔助,減少用手發力拉住。鞋最好當然是攀石鞋,但未打算投資的話,也要選著一對鞋底硬和平的,如Cons或白飯魚,大小以緊貼雙腳較方便。當基本已經完成到之後,可以選擇只用某顏色的Bolt上攀。如右邊線的黃色和中間線的綠色。

比較返早兩年玩的一級攀岩課程,攀岩沒有固定點,用天然的石縫攀爬上頂,感覺會比較「好玩」、「有趣」;但香港合適的地點不多,野外地方就是交通也雖時,準備的工具也較多。而運動攀登已有牆上的固定點,於是注重難度上的挑戰,還有康文署的攀石場,都是在市區的運動場內,如果有二級運動攀登的證就可以預約場地。長遠要練習和維持就比較容易。


香港前途談判檔案研究 (06 May)

星期六去了一個共讀計劃,閱讀的內容包括從英國檔案處收集的多份PREM檔案文件(首相辦公室檔案:通信及文件),內容圍繞1979-1984之間有關當年討論香港前途時的英方文件。千多頁的解密檔中每人預先大概看百多頁。我主要睇的是1979-1982時的前期階段,詳細結果主辦者應該之後有後續的安排,因為當日的成果相信只能算是Day 1的工作,距離真正完成應該還有更多的工作在內。這裡只是個人閱讀文件的過程中一些感想。
(P.S. 如果有教歷史/通識的朋友,相信這樣的一個練習對學生會是不錯的學習。)

在當年,中方一直表明兩個立場:1)香港是屬於中國的;2)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英方的立場大概在82年也透露出想維持對香港管治權,雖然之前一直不算很明確的展示。但港府切身的利害關係上使得英方更急切關注香港的97前途問題,往往是主動尋解決辦法的一方,然後往往也是讓步後而被進迫的一方⋯⋯

當年中英雙方對香港賴以繁榮的原因有不同見解。英方認為是因為香港在英國管治下(包括港元貨幣、法律制度、外國眼中香港與英國的連繫);而中方認為是香港的自由港和商業及金融中心等。可以理解中方眼中要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只是要保存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更廣泛的不去管香港事務/讓香港完全自治。當年對於擴大日後中國管治香港的程度,中國應該沒有太大的憂慮。當年中國願意保持香港現況,是因為當時香港相對內地有很強的經濟實力,也對於中國嘗試推動的改革開放有價值,所以儘管中國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仍會容許香港繼續行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這邊廂,今天香港人對干預的感受已不單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分別,個人覺得現在面對的一些分別是基於:大家如何處事的方式、價值觀念、和實際利益的不同。例如國民教育中:民族的愛國主義vs世界公民的理念;銅鑼灣書店事件:國家執法方式vs人民自由和安全的保障;大灣區規劃:國家城市佈局策略vs香港自身財政分配。好比兩個人的想法不同,但一方因為權力較大而只按自己心意去安排對方的事情,對方就會不滿你來管我⋯⋯今天中國經濟已大幅增長,面對中國勢力的日漸滲透,香港人對受干預、生活倒退的憂慮,香港有什麼籌碼要求內地避免干預香港的事務嗎?

首先感受到的是心態和定位,大概要被看得起,就不能只是抱著中間人的角色,或者痴著別人發展的過程去等著數。而是更應該有自己強項,有自己的發展,讓別人依靠你理想中的你去支持他。經濟金融當年的確是香港強得多,雖然說法規、制度等可能香港較完善,但現在經濟金融的話上海、深圳等也已經十分進步。而且中國在這方面也擅於學習你、然後在它的十二億人市場中做得比你大。比較近年這兩個對兩地人民的大概印象:進取拼搏的的內地人 相對 甘心做港豬的香港人,香港人自己是否還有想進步而肯努力的精神? 另外想起的是文明程度的體現。外人對中國的一個普遍印象,就是剛富起來了但素質品行卻令人側目。一個地方當經濟富起來後,如果會關心人民生活的話,應該還有很多留意金錢以外的東西需要留意:有保障的生活、有發展的機遇、居民的精神健康、是否仍會追求真理、善良、美學等。這些金錢會否是下一步中國會期望改善的事項?是否有某種生活快樂、文明素質的指數或指標,可以像強調GDP一樣受到重視?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