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2016年夏 - 伴隨義工工作營體驗的-羅馬假期「Camp8」

經過上年的柬埔寨工作營和今年的意大利工作營,我想下年應該不會再參加這類義工旅行了。旅行完的時候有那種『已經足夠了』的感覺。大概之後更想要自主度更高,不再是參加者的身份去做事。

今次乘搭的是俄羅斯航空旗下的Aeroflot,又是Boeing轉Airbus的兩程機,全程17小時(連2小時莫斯科轉機),向西飛,算有點適應到這種長途航程。時差方面大概因為要生理時鐘推遲是比較容易。打著草稿的這一刻在莫斯科往羅馬的機上,意大利下午六點半大約是香港晚上十點幾,還未算很眼訓。第一程機雖然要9小時,但在機上的兩餐和一套「死侍」打發時間,換上提供的拖鞋眼罩也可以睡一睡,時間還算好過。在莫斯科等轉機時打算放適量歐元進銀包,才發覺自己沒有帶那裝錢的信封,只有等到羅馬時提取那大背包中的50歐羅.....第二班機的登機閘口從29號轉到了28號,之前沒有留意到通知,一直在29號閘口前等候上機,突然看到電子板的登機提示的時候還有點猶豫,還好就在28號閘口向準備上機的職員問過,就被指示上機了。人未到埗,但在機上看風景,己經感到高空的景色很不一樣,香港有的是城市大厦,尚記得到柬埔寨的河岸,中國的黃土山地;歐洲就比較有印象中的小鎮的面貌,大片的農地原來也和稻田看起來起不一樣。


之前聽聞過莫斯科轉機海關的效率很慢,今次經歷過還好沒大問題。航空公司方面Aeroflot在機上和機下的安排也順利,但回程時就匆忙和驚險得多,意大利回程時機場海關方面積壓著長長的人龍,差點趕不到上機,好在有地勤職員幫助才能早點過關衝往登機。轉機時又因航空公司Alitalia(FCO-SVO的一段是由聯營的Alitalia運作)運作上的安排,弄得要在莫斯科出關,拎行李,Checkin,重新過關⋯⋯真正有關莫斯科機場方面的感覺,就是安檢特別多。

到羅馬FCO機場,大約半小時已經拿到行李可以離開,不過Terravision的巴士班次已經進入一小時一班的深夜時段,因為有大量的人排隊,只能買到 11 時的車票。雖然我已經是選最平的床位房間,但羅馬的住宿並不便宜,貴在於他的城市稅和深夜Checkin會有附加費,所以掙扎過是否機場過夜。一小時車程,大約十二點到了Termini Station ,先嘗試WiFi,免費wifi在這裡並不常見,車站和麥記都需要有一個歐洲的電話號碼才能登記,我最後都是去住宿處落腳祈望旅館的WiFi可以讓我明天會合到另一個參加者(旅館的wifi也很弱和不穩定)。大概我選的是平價的房間,所以登記時沒有算深夜Checkin的收費,只有城市稅的 3 歐元。聽聞晚上的羅馬治安較差,一路所見會有些露宿者、非裔的黑人留連,但是第一晚一個人背著背包留連時,大家都是各有各的不會打擾到你。不過,當之後一行人以遊客的模樣遊覽時,就會遇到賣記念品/想把手繩帶到你手上的人。

當晚約好Sherry中午前在Termini Station會合,第二朝起身之後在旅館附近的街道走走逛逛。走在羅馬的街道上,在我看來處處都是保存著舊式建築。附近有超市,小巷中的街市和街邊檔賣的除了無牌子的衣服鞋之外,多是水果檔。行過很多早餐店,典型的早餐是簡單的地麵包加飲品,除了咖啡外,果汁是另一項常見選擇。相比香港,我更想念豐富的港式早餐。

從Termini到Larentina大約是半小時車程,在Metro B線的最南站。會合之後我們就先去購票,票價為1.5 歐元,後來才清楚還有其他的車票選擇。在Larentina 下車後,才留意到車站會有軍人駐守,在十四天旅程中大部分的Metro站和重要的景點都會有軍人駐守,不知是恆常還是應對歐洲那段日子頻繁的恐襲(在外地才特別留意到歐洲相關的新聞,在那兩星期中接連有:法國尼斯恐襲,德國火車襲擊、土耳其政變⋯⋯)。原定12:00的見面時間,不過過了15分鐘仍未見人,問過都在附近等人的背包客,找到一個俄羅斯來的學生都是我們的義工。一陣子之後還是要開電話聯絡他們,才有車過來。

第一日是義工陸續到埗的日子,一共有16個義工,比去年參加那個的多,來自香港、法國、西班牙、捷克、俄羅斯、土耳其、奧地利、亞美尼亞、塞爾維亞、韓國。今次工作營的住宿安排在一間校舍中。雖然今次主題不再是教育。好奇地查找一下自己落腳的地方,這是一間技術學院,因為意大利的學校在大約6中至9月中,有3個月的暑假,可以在這段期間借了出來。下午幾個人去Gatabella的一個Social Space搬卡板回來,之前幾天我們就會將這些卡板升級再做,成為美化郊區的傢具擺設。




我們一天之中大約是工作半天,半天的自由時間。不過因為交通需時,還是只能在羅馬遊玩。第一個星期在學校旁的公園空地當木工。製作長椅、木桌、分類垃圾筒、花槽、木掛牌。帶回來的木材先要經過打磨和上油。3張卡板疊起來是椅身,另一張卡板固定作椅背,一起小型的卡板鋸成合適尺寸就可以當扶手,還可以鋸一些小木板把扶手加工,成可以放置電話酒罇小雜物的間格;椅子就要把卡板完全解體出木條和木方,重新構造成桌面和枱腳。垃圾箱也是這樣,我們做的垃圾箱有四個間格去放置垃圾袋的,與枱櫈相比也多了裝上蓋的駁位。困難是工具不足,電鑽 鎚仔這些常用工具就往往要等。組合完成後也一樣要打磨修飾、上保護漆,選了當中一張長椅讓大家噴上logo和簽名。安排這次工作營的NGO有負責管理市內的一些公園,第二星期把這些完成品運到市內的公園安放。另外也做點清理的工作,例如有翻新花園,打掃公園雜草和清理荒地。一個已發展地方缺少的不會是資源人手,有時只是自己人有多著緊自己的社區,怎樣分配和利用所有的資源,是人的意識和選擇。另外,聽該組織的講話又幾次提到,在歐洲難民問題上怎樣想希望政府包容幫助到他們。一個國際義工工作營是否又會有點正面作用呢?


一般生活方面,這次也經常感受到一種「無效率」的做事方式。主要是在活動的管理和安排上,當然這可能只是個別機構或人員吧。不過可能是事前就抱著一種歐洲的生活態度就是比較悠閒的印象吧,所以自己心態都是隨遇而安。意大利的入黑比較晚,街上其實也沒有什麼活動,一來店舖關門了,二來交通需時。每天大約八時才入黑和晚餐,晚飯後的時間大多都是圍起來喝著啤酒閒聊,然後過一段時間後就去訓覺。雖然做事效率不高,但畢竟己發展國家很多知識或資源上的事情,人應該是也有能力的。大概因為在外國,青年懂得駕車是常見的,哪管一部私家車外殼殘破,但只是代步工具而有其需要。會樂器的人也常見,有個Local camper的結他就彈得不錯,隨手就能彈起音樂讓大家夾著唱起來。實在慚愧自己的Ukulele⋯⋯大概可以有閒暇的生活,才讓人有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概每日都會有半天的空檔,不過最初幾天未辦好那張「Metrobus」的車票,所以都未有離開Larentina。羅馬的公共交通主要靠地下鐵路和巴士。地下鐵路稱作Metro,由橫向的A線和縱向的B線組成,交匯點就是作為市中心的Termini站,A線上重要的車站包括梵蒂岡、西班牙廣場等,B線就經過競技場和今次所住的Larantina。如果你到車站售票處買車票,他會給你一張1.5 Euro的車票-「BIT」,這是在啟用後100分鐘內有效的,Metro以外亦包括乘坐巴士。如果是逗留較耐的也可以選擇1 Day / 3 Day / 7 Day 的Pass。而因為我們兩星期都會用到交通,就用到一款一個月內有效,無限次使用的Ticket,35Euro。當到車站想辦車票,售票員給了一張意大利文的表格,當我拿出護照想她幫忙後,她就說這裡辦不到那車票,要到Cafe。我知道這車票是可以在:Tobacco等商店買的,只是貴幾歐左右,但哪有車票是一定要到商店買而不能車站買呢?大概是不想多做事怕麻煩的職員?第二天幾個人一起過去,法國的Oliva也懂意大利文,幫助下填好表格也把ticket弄到手。


其實當地人也只有搭地鐵時才會需要用車票,巴士中間雖然有個黃色的拍卡機,不過實際上都沒有人會拍卡,司機完全不會理會的。大概它的收費模式有關吧,反正有車票的話都是無限次乘搭的,而車費在你買車票時就付好了嘛。羅馬的地鐵看起來都比較舊,雖然有新舊兩款,不過多數都噴滿噴字。地鐵車卡上偶爾會遇到有人表演/行乞,這兩星期來遇過玩樂器的就有拉小彈琴、風琴、打鼓,行乞的有兩手空空或手抱嬰兒的。





之後的多數日子都有去各個教堂、博物館。羅馬是一個充滿歷史建築的城市,一般遊客都會必到的梵蒂岡。一個在城市之內,由天主教教廷擁有有管治主權的迷你國家。裡面就有聖彼得大教堂,和可以慢行大半天的梵蒂岡博物館。另外,還有羅馬市內四座宗座聖殿(Basilica)、萬神廟(Pantheon)、鬥獸場(Colosseo)、卡比托利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四處可見的眾多噴水池(Fountain),以至隨時可見的建築都古舊式的樣子。意大利北部的城市比較現代化,愈南部愈保留著舊式城市、環境也愈混亂、天氣也愈熱。很多建築如果任何一座單獨出現的話,你都會感到它會是特別重要的,但當這個城內四處都是的時候,你就會感到習慣了。好像一個同事就形容過:「當你參觀第一間教堂時,你會感到「嘩」。但當第二、第三間之後,就會覺得周圍都係咁啦」。如果要寫羅馬的建築景點,可以一整篇去寫。而如果這裡只提一項,對於藝術最深印象的發現的話,一定會是關於拉斐爾。

車票到手後的第一站,是西岸Lido di Ostia的海灘。雖然不算水清沙幼的那種,但有無邊際的地中海、蔚藍的天空,總算是淋浴過地中海的海灘和陽光。我想跟香港的夏天相比同樣是熱,但不知是不是濕度的分別,意大利的陽光不會把人曬得汗流浹背。有時候,平時在街上也留意過,連曬乾的植物,顏色也是均勻的金黃色。海灘的人很多,租沙灘椅、沙灘傘的店營業到7點,我們大約5時去到時也沒有太多空位,很多人都是舖張大墊就躺下來享受。我們也是穿梭在這樣和海水之間,想起一杯Gelato就走過馬路買一杯回來。其實我在香港也未試過在沙灘上躺下曬太陽,明明香港要去沙灘應該更方便的?

想購物的其實應該一早預算行程去名店Outlet。但這次沒有到較遠的Outlet,附近較近的Shopping Mall是Euro Femi 的Euroma2 商場,三層高的商場,但每層的面積都不少。從巴士站下車後會經過兩層停車層到入口,一定要記著入口的路,不然就會像之後有次在停車場中兜兜轉轉找了很久才能離開。這商場可以找到一般到中價的品牌,但如果是一心到掃意大利掃名牌的話,建議還是找名牌Outlet。另外spagni 附近出發的大街也是名店林立,不過比較過某款銀包,這裡沒有了折扣之餘,定價也更高。

一般購物要數超市最方便,可以認著常見的幾個名字:Panorama、Coop、Elite。開始打算買點手信時,就試過在街舖買了一瓶Limoncello,之後才發覺超市便宜得多。行超市也會看到歐洲的奶製品和酒都比香港便宜得多,大概這也會塑造出飲食習慣的原因吧?另外,Termini在Mari2附近有條巷就有些路邊檔,幾個Metro站附近也會有,不過,可以想像只是女人街的廉價或仿冒貨;要有特色的手作攤檔,就在台伯島(Isola Tiberina)/越台伯河的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附近看到。想找街市的話,學校附近雖然也有個市場,但只有一次見過店舖開門,當時看到Zukini花的真身。話說有天晚上出現一款特別的小吃: 炸Jukini花。因為要看時令、不易保存和運送,所以少在歐洲以外找到。


早幾天就約好周未晚上帶我們去當地的Party,本來預計當晚是Clubbing,同行的女仔有些也早已充滿期待,不過去到之後才知道跟所想像的真是不一樣。那是一個在露天的空地搭建的場地,入口就像嘉年華式的售票處,門票上寫著Gay Village...我們去的時間尚早,開始時舞池上的人不多,舞台上的表演都的確是以男同性戀為主題。兩個舞池以外是賣小食和調酒的檔攤,大概12點幾舞池才開始有氣氛和多人起來。置身其中,我又覺得參加的人跟一般場沒什麼分別。意外的是在羅馬這個天主教的中心,同性戀在街上並不罕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