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青蝶脊-尋路 + 屯門青山的聖山墩臺考察

路線:青蝶脊-青山山頂(517副頂、發射站、韓陵片石亭)-青山青雲站
點去:屯門市中心,乘巴士 K52 往望后石站 ,過馬路後沿龍門路向巴士的反方向走,經過將來的隧道入口之後沿臨時行人路行,有樓梯處即為青蝶脊的登山入口。
需時:從 龍門路 入口到 青山發射站,大約 1 小時 45分,從「韓陵片石」亭到山腳約 45 分

 青山,今次探索了一條經青山南面「青蝶脊」的登山路線。上一輩的行山界有一條稱為 「杯靈雙渡」 的「考牌路線」,經過杯渡山(屯門青山)和靈渡山(元朗圓頭山),當中上青山一段經東面青山禪院的話,已經是修葺好了層層的階級急上山頂,數年前上青山接走良田坳下白泥時已經走過,算是上青山的大路之選。去年留意到另一個選擇則是連接青山和蝴蝶灣的「青蝶脊」。




2019年2月6日 星期三

[閱讀] 「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

< 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
"What the new science of child development tells u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我們養育小孩,是否要按著某套「教養」的方式,將孩子管教養育成醫生、律師、或某個大家希望將來要達成的職業?是否可以我們到要訓練孩子在音樂、語文、STEM等各個方向變成專才?


在了解本書的觀點之前先要區分另一個有關「教養風格」的概念:Parenting Style 是 按 家長控制 (Parental control) 和情感關愛 (Parental warmth) 兩個維度 劃分的四象限分類。普通推崇恩威並施的權威型教養風格,不過風格的形成和尺度會受社會文化時宜等因素影響著。這個常見的「教養」詞彙在本書旳內容中沒有提,這是留意中文書名時要區分的一個誤會。
專制型(authoritarian)、權威型(authoritative)
疏離型(uninvolved)、放任型(permissive)
而本書所不同意的「教養」,是指以為有種絕對標準的方式,作為做人父母/教養孩子的公式;是指家長以為可試圖形塑孩子未來的模樣。父母所造的事,不是一項工作,或職務。如果有一個共同目標:要將孩子變成一個更好或更快樂或更成功的大人,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而非為了達致某個標準答案。無論夫妻間、親子間、以至人類共同撫養的行為,這書認為這份愛和親密不再是虛無或哲學的觀念,而是演化出來的天然因素。

書中借助有關孩子發展的科學 ,透過各種實驗顯示孩子學習時一些與成人不同的特質。例如提出:人類成年期和幼年期的共處,讓小孩有足夠的幼年期去發揮學習和探索的特質,讓將來的他(以至人類族群)能夠適應變化、進步。而真正教養的關鍵仍是親子關係,孩子與照顧者之間的相處,如何提供環境讓孩子發展他自身的可能性。原文書名會更反映到這個觀點:木匠 (carpenter) 和 園丁(gardener) 的分別 。「愛並沒有標準或是藍圖,其意圖並不是要改變我們所愛的人,而是給予他們成長茁壯所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