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4-Google Weekend 2
因為前一晚在簡報方面有大變動,所以都預先也再和隊員夾定相關的準備。前一晚亦各自將ppt的內容寄給我們的Designer加工。今天的Pitching會在下午進行,會從14隊中挑選6隊進入決賽,而中午就要做採排和定好簡報,所以工作時間只有上午約2個小時。策略當然是先定好簡報,再不斷練習和改進講稿。簡報方面比昨晚構想中的5-6頁多,Slide的次序雖然有調動,但流程大抵不變。簡約的圖像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原來《獲利世代》那種思考商業模式的圖,用來作為計劃過程中的工具還好,但要放進一頁簡報中,就顯得太多文字了。我們練習時也從Mentor身上,學到很好的結尾方式:將我們最後整造的美好願景再有層次地擴大;最後一句話要用清晰有力的語調完結,更能讓意念在完結後留在聽眾腦海。
今次活動Day1開始前,主辦單位分享過兩段YouTube演講,一段有關設計的
Designers -- Think Big!,一段是
How frustration can make us more creative。今次的經驗體驗到第二段片的講法,我們臨時湊合的組員,除了能力背景的Diversity外,當然有著不同性格。有時會有爭論和說話態度上的不同。但的確當可以解決到不同人的想法時,會有更大效益。
一個問題之前一直未清晰的確是:我們到底是在做一場Campaign?還是一個賣產品的公司?而到今天,大概摸索到一種類似的NGO在主公司下設營利部門的模式(Foundation - Business Division)我們想影響的對象是大眾,但買單的顧客是企業。我們的核心價值是想推動一種風氣,在這主公司的角度下並不應該很介意日後沒有新客源或有競爭者。而營利部門是一方面向買家提供其他服務,另一方面吸引一批連帶的用家加入我們想推動建立的風氣。這種將推廣和營利分開的模式,從Green Monday的結構可以也可以看到。當要現實地考慮如何持續營運,同時參考了其他NGO的年報,就很好奇為什麼如綠色和平等一些NGO可以只靠捐款營運。
我的確覺得我們的Pitching做得很好,有很合適的講者和簡報,做到簡約、故事式、以想推動的價值觀打動聽眾。在公佈入圍的六隊時,數到我們時我自己未有很大的激動,為什麼一直會有這感覺,覺得應該會入圍呢?
Day05-Final Pitching
在Final Pitching 是在一星期後的星期六,最忙碌的日子就是這周,好幾天都是收工後繼續開會做準備,星期一和鄰隊來協助的去了MakerBay 準備飯盒的設計和期望可以製作一個初型。那邊可以用到的工具而技術上最可行的大概是3D Printing,MakerBay其中一個平日的有趣活動就是3D Printing 製作一部3D Printer。昨天新聞就提到NASA剛帶了一部可以在無重力下使用的3D Printer 上太空站,期望可以在太空自行製造零件而減輕運載升空的成本。不過當日也了解到一般3D Printer成品的質素仍未算理想,要加工磨走粗糙的地方,和打印時凌空部分的接駁(無重力的Printer應該解決到這問題?)。當日想到的飯盒設計如果有螺旋的接駁位,而非榫位的話,就應該未必適合3D printing。如果要推動人們的這個行為,整個設計也要考慮實用和外觀。設計一個特色的飯盒或許還容易,但要配合到餐廳的工作和用家的實用美觀,一個設計很難符合每種需要⋯⋯另外兩晚都到觀塘的工作室開會,就我們最弱的營利模式去設計活動,最後提供的服務算是面向HR的⻆度。另一方面,也簡單的寫下未來三年內按季的「現金」流向和相關活動,看著這張表,我認為經過這個準備,才會比較清楚之後要落實計劃時,有什麼先後程序上的鋪排。另外,我們想改變的是平日生活的習慣,所以都希望這星期大家親身嘗試體驗。
最後一日的決賽-以目標創業這件事就不是最後一天。大會向瑞信借場,在ICC上的寫字樓舉行。因應場地的熒幕尺寸,我們還是急急地再調整powerpoint。今次的評分方式不太一樣,是每位評審手上有不同比例的籌碼,總數十萬元,評審們以手上籌碼作評分之餘,也直接反映為每組最後的獎金。好處是可以直接反映他對該組的支持/模擬資金投資的角度;但另一方面人性上有分散投資這傾向的話,結果會趨向較為平均。相比「贏者全拿」的結果,應該誰也不會有足夠資金推動計劃,需要隊伍自身有很強的意念和力量去推動項目,以把這次獎金只視為部份資助,;但另一方面少了擔心單隊隊伍全拿後一筆過失敗的風險。這種模式在協助 "Greenovation" 和投資 "Startup" 的角度去考慮,如果我要保守地作出決策,大概現在這套也是好方法⋯⋯我們得到第二高的獎金,1st runner up。還有的是SaSa贊助的Voltra名額、香港航空機票、工匠灣會藉。
無論如何,設計和演說的部份告一段落,下一步是最難的落實和運作。我所知道從投資角度看的創業是絕大部份失敗收場的。之後,好的眼光和高效率的運作缺一不可。要從想法進入到實際的階段,我看現在是需要一個領袖角色推動大家「做」這件事,需要一個擅長活動統籌和公關的角色實地「做」事。記得第一日workshop仁人學社的Mentor分享說:「記往:Ideas Are Cheap」。只有Idea做不了什麼,實際做得出來才重要。剛看完了《精實創業》,
這刻感受最深的幾章都是:
實驗
精實創業法將初創事業的作法當成一連串的實驗重新看待,每一項實驗的目的,都是為了找出一個以願景為藍圖讓企業永續經營的方法。
[關鍵概念]
- 立即實驗
- 實驗即產品
測試
「最小可行產品」與雛型產品或產品概念測試不同,它不是用來回答設計或技術上的問題,而是為了要測試重要的商業假設。
[關鍵概念]
- 品質與設計在最小可行產品中扮演的角色
評估
初創事業的任務是:第一,積極評估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然後勇敢面對評估出來的殘忍事實;第二,設計可以學習如何將實際數字推向目標的實驗。
[關鍵概念]
- 可行指數與虛榮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