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第一次鑽瓷磚牆就成功的圖文紀錄

自從裝修完成後一直未有隨便鑽牆。上星期的復活節,女友在淘寶買了幾件傢俱擺設,除了一般組裝以外,還有需要鑽牆去安裝上牆的掛架和層架。世伯以前做過裝修,有工具可以借用之餘,也指導指導我這後輩該怎樣落手。這四件新傢俱可以幫助整理家居之餘,還可以玩玩手工,很滿意。

然後某天又趁放半天假的時間,回家第一時間嘗試弄好廚房的掛桿。初次試鑽瓦仔面的磚牆,好好記錄下步驟。總結經驗,就是感到:工具的重要,不然很難鑽進去;方法的重要,不然令磚面出現裂紋;位置的重要,例如是刻意選磚邊下手的,而更緊要是評估過牆後會不會有電線水管等,不然破壞了要修補的話就大工程了。

想起年輕時做過一個月跟車助手,跟車之餘也幫手店舖/特賣場的裝修工程,那時的師傅也說教過-人要靈活利用工具,是否做裝修工程的人,特別容易有這份對工具重要性的體悟?
度位確定下鑽的位置
用縐紋膠紙避免瓷磚鑽到裂痕,膠紙上做記號也方便撕走。
準備用這種鑽頭鑽開瓷磚面,不要開震動模式。

先鑽穿瓷面

之後用石屎鑽和震動模式,為瓷面後的磚鑽孔

量度螺絲和牆洞的深度,斜切膠塞可以方便打入牆孔

多餘部份用𠝹刀和鎚子配合就可切走,
勉強鎚打可能傷到周邊的牆身

檢視成果,第一次算收貨吧

之後就是掛桿本身的安裝了
量度預留多少位放掛片,用電批鑽入螺絲

試試安穩掛片,小小的缺陷都遮蓋了

放入橫桿和排勾後,收緊兩邊的小螺絲

大功告成 ~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九肚山/摩星嶺-過路香港歷史

記一下 2018年到過的幾個新地方, 一個是火炭的九肚山,另一個是港島的摩星嶺。

火炭廢村/九肚山

火炭西面往草山的方向,山中有不少荒廢了的昔日村落。這天的目標本來是石榴洞村,一個可能是香港海拔最高的廢村。過去的「火炭」是一個「河灘」,在沙田新市鎮發展的過程中,山下沿河的兩岸規劃為工業區;近城門河的新填海地就用作馬場、體院、私樓住宅;山腳和工業區外圍保留了不少村屋;但沿西北面山的方向,山上的村落逐漸荒廢,而村名就用作工業區道路的起名參考。工業區內多條街道均以當地鄉村命名,包括火炭路、坳背灣街、山尾街、禾寮坑路、禾上墩街、牛湖托街、黃竹洋街、河瀝背街及桂地街等。當日結果在山上經過山尾、牛湖托村、回到大埔滘林路走一段路往長瀝尾方向,到車路盡頭的直升機坪,最後上九肚山回火炭。

起步前先到火炭站,在御龍山的快餐店食過早餐,就回到車站的另一邊,沿坳背灣街穿過整個火炭工業區。當轉入桂地街和黃竹洋街,這裡看到興建中的火炭公屋項目-共 6 座約 4780伙,一度為林鄭在 2017年末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推銷將會轉為「綠置居」的項目。走過現場的感覺,的確如去年報導的介紹般,暫時在交通和生活的配套都不方便。至今年初的房委會會議,因為是短期內落成的大型項目,可能有鄰近山坡維修等,而並不符合先導項目的選取原則。大抵維持作為出租公屋,2019年底落成後,大抵是2020年安排推出入往,這規模更有效處理基層市民對公屋項目的需求。而,當近年政府討論綠置居的定位時,顯然並不是作為公居與居屋之間的一層(定價更在居屋之上),而是為了加快公屋流轉。其實,居屋之外是否需要這樣另立名目的計劃? 推出這種計劃是否公平?是否有其他方法達到效果?

概念設計圖 (2013年區議會文件)

沙田區區議會 發展及房屋委員會 2013年文件
「綠表置居計劃」先導項目的檢討 - 文件編號:SHC 5/2018